黑帽联盟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查看: 113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基础服务] ansible笔记(30):过滤器(一)

[复制链接]
yun 黑帽联盟官方人员 

920

主题

37

听众

1364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9-10-18 11:20
  • 签到天数: 678 天

    [LV.9]以坛为家II

    本帖最后由 yun 于 2019-9-11 17:15 编辑

    ansible是一个系列文章,我们会尽量以通俗易懂的方式总结ansible的相关知识点。
    ansible系列博文直达链接:ansible轻松入门系列
    "ansible系列"中的每篇文章都建立在前文的基础之上,所以,请按照顺序阅读这些文章,否则有可能在阅读中遇到障碍。

    现在我有一个需求,我想要将获取到的变量的值中的所有字母都变成大写,如果想要在playbook中实现这个需求,我该怎么办呢?我可以借助一个叫做"过滤器"的东西,帮助我完成刚才的需求,"过滤器(filters)"可以帮助我们对数据进行处理,这样解释可能不够直观,不如这样,我们先来看一个过滤器的小例子,然后结合示例解释过滤器是个什么东西,示例如下:
    1. ---
    2. - hosts: test70
    3.   remote_user: root
    4.   gather_facts: no
    5.   vars:
    6.     testvar: 1a2b3c
    7.   tasks:
    8.   - debug:
    9.       msg: "{{ testvar | upper }}"
    复制代码
    如上例所示,testvar变量的值中包含三个小写字母,在使用debug模块输出这个变量的值时,我们使用了一个管道符,将testvar变量传递给了一个名为"upper"的东西,"upper"就是一个"过滤器",执行上例playbook后你会发现,testvar中的所有小写字母都被变成了大写。

    通过上述示例,你一定已经明白了,过滤器是一种能够帮助我们处理数据的工具,其实,ansible中的过滤器功能来自于jinja2模板引擎,我们可以借助jinja2的过滤器功能在ansible中对数据进行各种处理,而上例中的upper就是一种过滤器,这个过滤器的作用就是将小写字母变成大写,你一定已经发现了,当我们想要通过过滤器处理数据时,只需要将数据通过管道符传递给对应的过滤器即可,当然,过滤器不只有upper,还有很多其他的过滤器,这些过滤器有些是jinja2内置的,有些是ansible特有的,如果这些过滤器都不能满足你的需求,jinja2也支持自定义过滤器。

    这篇文章我们就来总结一些常用的过滤器的用法,在总结时,不会区分它是jinja2内置的过滤器,还是ansible所独有的,我们总结的目的是在ansible中使用这些过滤器,如果你想要了解jinja2中有哪些内置过滤器,可以参考jinja2的官网链接,如下
    http://jinja.pocoo.org/docs/2.10/templates/#builtin-filters


    我们先来总结一些跟字符串操作有关的过滤器,示例如下:
    1. ---
    2. - hosts: test70
    3.   remote_user: root
    4.   vars:
    5.     testvar: "abc123ABC 666"
    6.     testvar1: "  abc  "
    7.     testvar2: '123456789'
    8.     testvar3: "1a2b,@#$%^&"
    9.   tasks:
    10.   - debug:
    11.       #将字符串转换成纯大写
    12.       msg: "{{ testvar | upper }}"
    13.   - debug:
    14.       #将字符串转换成纯小写
    15.       msg: "{{ testvar | lower }}"
    16.   - debug:
    17.       #将字符串变成首字母大写,之后所有字母纯小写
    18.       msg: "{{ testvar | capitalize }}"
    19.   - debug:
    20.       #将字符串反转
    21.       msg: "{{ testvar | reverse }}"
    22.   - debug:
    23.       #返回字符串的第一个字符
    24.       msg: "{{ testvar | first }}"
    25.   - debug:
    26.       #返回字符串的最后一个字符
    27.       msg: "{{ testvar | last }}"
    28.   - debug:
    29.       #将字符串开头和结尾的空格去除
    30.       msg: "{{ testvar1 | trim }}"
    31.   - debug:
    32.       #将字符串放在中间,并且设置字符串的长度为30,字符串两边用空格补齐30位长
    33.       msg: "{{ testvar1 | center(width=30) }}"
    34.   - debug:
    35.       #返回字符串长度,length与count等效,可以写为count
    36.       msg: "{{ testvar2 | length }}"
    37.   - debug:
    38.       #将字符串转换成列表,每个字符作为一个元素
    39.       msg: "{{ testvar3 | list }}"
    40.   - debug:
    41.       #将字符串转换成列表,每个字符作为一个元素,并且随机打乱顺序
    42.       #shuffle的字面意思为洗牌
    43.       msg: "{{ testvar3 | shuffle }}"
    44.   - debug:
    45.       #将字符串转换成列表,每个字符作为一个元素,并且随机打乱顺序
    46.       #在随机打乱顺序时,将ansible_date_time.epoch的值设置为随机种子
    47.       #也可以使用其他值作为随机种子,ansible_date_time.epoch是facts信息
    48.       msg: "{{ testvar3 | shuffle(seed=(ansible_date_time.epoch)) }}"
    复制代码
    跟数字操作有关的过滤器,示例如下
    1. ---
    2. - hosts: test70
    3.   remote_user: root
    4.   vars:
    5.     testvar4: -1
    6.   tasks:
    7.   - debug:
    8.       #将对应的值转换成int类型
    9.       #ansible中,字符串和整形不能直接计算,比如{{ 8+'8' }}会报错
    10.       #所以,我们可以把一个值为数字的字符串转换成整形后再做计算
    11.       msg: "{{ 8+('8' | int) }}"
    12.   - debug:
    13.       #将对应的值转换成int类型,如果无法转换,默认返回0
    14.       #使用int(default=6)或者int(6)时,如果无法转换则返回指定值6
    15.       msg: "{{ 'a' | int(default=6) }}"
    16.   - debug:
    17.       #将对应的值转换成浮点型,如果无法转换,默认返回'0.0'
    18.       msg: "{{ '8' | float }}"
    19.   - debug:
    20.       #当对应的值无法被转换成浮点型时,则返回指定值’8.8‘
    21.       msg: "{{ 'a' | float(8.88) }}"
    22.   - debug:
    23.       #获取对应数值的绝对值
    24.       msg: "{{ testvar4 | abs }}"
    25.   - debug:
    26.       #四舍五入
    27.       msg: "{{ 12.5 | round }}"
    28.   - debug:
    29.       #取小数点后五位
    30.       msg: "{{ 3.1415926 | round(5) }}"
    31.   - debug:
    32.       #从0到100中随机返回一个随机数
    33.       msg: "{{ 100 | random }}"
    34.   - debug:
    35.       #从5到10中随机返回一个随机数
    36.       msg: "{{ 10 | random(start=5) }}"
    37.   - debug:
    38.       #从5到15中随机返回一个随机数,步长为3
    39.       #步长为3的意思是返回的随机数只有可能是5、8、11、14中的一个
    40.       msg: "{{ 15 | random(start=5,step=3) }}"
    41.   - debug:
    42.       #从0到15中随机返回一个随机数,这个随机数是5的倍数
    43.       msg: "{{ 15 | random(step=5) }}"
    44.   - debug:
    45.       #从0到15中随机返回一个随机数,并将ansible_date_time.epoch的值设置为随机种子
    46.       #也可以使用其他值作为随机种子,ansible_date_time.epoch是facts信息
    47.       #seed参数从ansible2.3版本开始可用
    48.       msg: "{{ 15 | random(seed=(ansible_date_time.epoch)) }}"
    复制代码
    列表操作相关的过滤器,示例如下
    1. ---
    2. - hosts: test70
    3.   remote_user: root
    4.   vars:
    5.     testvar7: [22,18,5,33,27,30]
    6.     testvar8: [1,[7,2,[15,9]],3,5]
    7.     testvar9: [1,'b',5]
    8.     testvar10: [1,'A','b',['QQ','wechat'],'CdEf']
    9.     testvar11: ['abc',1,3,'a',3,'1','abc']
    10.     testvar12: ['abc',2,'a','b','a']
    11.   tasks:
    12.   - debug:
    13.       #返回列表长度,length与count等效,可以写为count
    14.       msg: "{{ testvar7 | length }}"
    15.   - debug:
    16.       #返回列表中的第一个值
    17.       msg: "{{ testvar7 | first }}"
    18.   - debug:
    19.       #返回列表中的最后一个值
    20.       msg: "{{ testvar7 | last }}"
    21.   - debug:
    22.       #返回列表中最小的值
    23.       msg: "{{ testvar7 | min }}"
    24.   - debug:
    25.       #返回列表中最大的值
    26.       msg: "{{ testvar7 | max }}"
    27.   - debug:
    28.       #将列表升序排序输出
    29.       msg: "{{ testvar7 | sort }}"
    30.   - debug:
    31.       #将列表降序排序输出
    32.       msg: "{{ testvar7 | sort(reverse=true) }}"
    33.   - debug:
    34.       #返回纯数字非嵌套列表中所有数字的和
    35.       msg: "{{ testvar7 | sum }}"
    36.   - debug:
    37.       #如果列表中包含列表,那么使用flatten可以'拉平'嵌套的列表
    38.       #2.5版本中可用,执行如下示例后查看效果
    39.       msg: "{{ testvar8 | flatten }}"
    40.   - debug:
    41.       #如果列表中嵌套了列表,那么将第1层的嵌套列表‘拉平’
    42.       #2.5版本中可用,执行如下示例后查看效果
    43.       msg: "{{ testvar8 | flatten(levels=1) }}"
    44.   - debug:
    45.       #过滤器都是可以自由结合使用的,就好像linux命令中的管道符一样
    46.       #如下,取出嵌套列表中的最大值
    47.       msg: "{{ testvar8 | flatten | max }}"
    48.   - debug:
    49.       #将列表中的元素合并成一个字符串
    50.       msg: "{{ testvar9 | join }}"
    51.   - debug:
    52.       #将列表中的元素合并成一个字符串,每个元素之间用指定的字符隔开
    53.       msg: "{{ testvar9 | join(' , ') }}"
    54.   - debug:
    55.       #从列表中随机返回一个元素
    56.       #对列表使用random过滤器时,不能使用start和step参数
    57.       msg: "{{ testvar9 | random }}"
    58.   - debug:
    59.       #从列表中随机返回一个元素,并将ansible_date_time.epoch的值设置为随机种子
    60.       #seed参数从ansible2.3版本开始可用
    61.       msg: "{{ testvar9 | random(seed=(ansible_date_time.epoch)) }}"
    62.   - debug:
    63.       #随机打乱顺序列表中元素的顺序
    64.       #shuffle的字面意思为洗牌
    65.       msg: "{{ testvar9 | shuffle }}"
    66.   - debug:
    67.       #随机打乱顺序列表中元素的顺序
    68.       #在随机打乱顺序时,将ansible_date_time.epoch的值设置为随机种子
    69.       #seed参数从ansible2.3版本开始可用
    70.       msg: "{{ testvar9 | shuffle(seed=(ansible_date_time.epoch)) }}"
    71.   - debug:
    72.       #将列表中的每个元素变成纯大写
    73.       msg: "{{ testvar10 | upper }}"
    74.   - debug:
    75.       #将列表中的每个元素变成纯小写
    76.       msg: "{{ testvar10 | lower }}"
    77.   - debug:
    78.       #去掉列表中重复的元素,重复的元素只留下一个
    79.       msg: "{{ testvar11 | unique }}"
    80.   - debug:
    81.       #将两个列表合并,重复的元素只留下一个
    82.       #也就是求两个列表的并集
    83.       msg: "{{ testvar11 | union(testvar12) }}"
    84.   - debug:
    85.       #取出两个列表的交集,重复的元素只留下一个
    86.       msg: "{{ testvar11 | intersect(testvar12) }}"
    87.   - debug:
    88.       #取出存在于testvar11列表中,但是不存在于testvar12列表中的元素
    89.       #去重后重复的元素只留下一个
    90.       #换句话说就是:两个列表的交集在列表1中的补集
    91.       msg: "{{ testvar11 | difference(testvar12) }}"
    92.   - debug:
    93.       #取出两个列表中各自独有的元素,重复的元素只留下一个
    94.       #即去除两个列表的交集,剩余的元素
    95.       msg: "{{ testvar11 | symmetric_difference(testvar12) }}"
    复制代码
    变量未定义时相关操作的过滤器,示例如下
    1. ---
    2. - hosts: test70
    3.   remote_user: root
    4.   gather_facts: no
    5.   vars:
    6.     testvar6: ''
    7.   tasks:
    8.   - debug:
    9.       #如果变量没有定义,则临时返回一个指定的默认值
    10.       #注:如果定义了变量,变量值为空字符串,则会输出空字符
    11.       #default过滤器的别名是d
    12.       msg: "{{ testvar5 | default('zsythink') }}"
    13.   - debug:
    14.       #如果变量的值是一个空字符串或者变量没有定义,则临时返回一个指定的默认值
    15.       msg: "{{ testvar6 | default('zsythink',boolean=true) }}"
    16.   - debug:
    17.       #如果对应的变量未定义,则报出“Mandatory variable not defined.”错误,而不是报出默认错误
    18.       msg: "{{ testvar5 | mandatory }}"
    复制代码
    其实,说到上例中的default过滤器,还有一个很方便的用法,default过滤器不仅能在变量未定义时返回指定的值,还能够让模块的参数变得"可有可无"。
    这样说不太容易理解,不如我们先来看一个工作场景,然后根据这个工作场景来描述所谓的"可有可无",就容易理解多了,场景如下:
    假设,我现在需要在目标主机上创建几个文件,这些文件大多数都不需要指定特定的权限,只有个别文件需要指定特定的权限,所以,在定义这些文件时,我将变量定义为了如下样子
    1.   vars:
    2.     paths:
    3.       - path: /tmp/testfile
    4.         mode: '0444'
    5.       - path: /tmp/foo
    6.       - path: /tmp/bar
    复制代码
    如上所示,我一共定义了3个文件,只有第一个文件指定了权限,第二个文件和第三个文件没有指定任何权限,这样定义目的是,当这三个文件在目标主机中创建时,只有第一个文件按照指定的权限被创建,之后的两个文件都按照操作系统的默认权限进行创建,为了方便示例,我只定义了3个文件作为示例,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你获得列表中可能有几十个这样的文件需要被创建,这些文件中,有些文件需要特定的权限,有些不需要,所以,我们可能需要使用循环来处理这个问题,但是在使用循环时,我们会遇到另一个问题,问题就是,有的文件有mode属性,有的文件没有mode属性,那么,我们就需要对文件是否有mode属性进行判断,所以,你可能会编写一个类似如下结构的playbook
    1. - hosts: test70
    2.   remote_user: root
    3.   gather_facts: no
    4.   vars:
    5.     paths:
    6.       - path: /tmp/test
    7.         mode: '0444'
    8.       - path: /tmp/foo
    9.       - path: /tmp/bar
    10.   tasks:
    11.   - file: dest={{item.path}} state=touch mode={{item.mode}}
    12.     with_items: "{{ paths }}"
    13.     when: item.mode is defined
    14.   - file: dest={{item.path}} state=touch
    15.     with_items: "{{ paths }}"
    16.     when: item.mode is undefined
    复制代码
    上例中,使用file模块在目标主机中创建文件,很好的解决我们的问题,但是上例中,我们一共循环了两遍,因为我们需要对文件是否有mode属性进行判断,然后根据判断结果调整file模块的参数设定,那么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呢?当然有,这个办法就是我们刚才所说的"可有可无",我们可以将上例playbook简化成如下模样:
    1. - hosts: test70
    2.   remote_user: root
    3.   gather_facts: no
    4.   vars:
    5.     paths:
    6.       - path: /tmp/test
    7.         mode: '0444'
    8.       - path: /tmp/foo
    9.       - path: /tmp/bar
    10.   tasks:
    11.   - file: dest={{item.path}} state=touch mode={{item.mode | default(omit)}}
    12.     with_items: "{{ paths }}"
    复制代码
    上例中,我们并没有对文件是否有mode属性进行判断,而是直接调用了file模块的mode参数,将mode参数的值设定为了"{{item.mode | default(omit)}}",这是什么意思呢?它的意思是,如果item有mode属性,就把file模块的mode参数的值设置为item的mode属性的值,如果item没有mode属性,file模块就直接省略mode参数,'omit'的字面意思就是"省略",换成大白话说就是:[有就用,没有就不用,可以有,也可以没有],所谓的"可有可无"就是这个意思,是不是很方便?我觉得聪明如你一定看懂了,快动手试试吧~

    施主~~加油吧~~~这篇文章就总结到这里,希望能够对你有所帮助~掰掰~

    帖子永久地址: 

    黑帽联盟 - 论坛版权1、本主题所有言论和图片纯属会员个人意见,与本论坛立场无关
    2、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黑帽联盟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转载或引用本文时必须同时征得该帖子作者和黑帽联盟的同意
    4、帖子作者须承担一切因本文发表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本帖部分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如本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
    7、黑帽联盟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贴者而删除本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发布主题 !fastreply!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搜索
    回顶部